考研指南  / graduate guide

  • 24小时热线:
    19970085915

  • 工作时间:
    9:00AM-21:00PM

  • 地址:南昌市双港大街凯丰大厦6楼

当前位置:主页 > 研招信息 > 考研资讯 >

研究生要不要扩招? 考研逐渐“高考化”

文章来源:江西新文道教育

一方面,有观点认为部分专业高层次人才紧缺,另一方面,有观点认为考研热导致的考研“高考化”,已违背了高校人才培养规律。

3月31日是让众多2022年考研学生纠结的一天。这一天,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网上调剂意向采集系统开通。
是服从调剂就读研究生,还是为了理想的大学来年再战?这将困扰很多考生。
2022年,457万考生报名研招,再创历史新高,但约300万人被挡在及格线之外。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司长王辉在3月29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说,2022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1076万。当前受国内疫情多点散发、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等因素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复杂严峻。
研究生扩招是缓解毕业生压力的有力举措之一。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莫荣近日撰文建议,继续实施研究生扩招政策,拓宽毕业生就业和升学渠道。
研究生扩招还有空间吗?
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多位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高校研究生导师和招生负责人发现,存在正反鲜明的两种意见。
一方面,有观点认为部分专业高层次人才紧缺,另一方面,有观点认为考研热导致的考研“高考化”,已违背了高校人才培养规律。
北京邮电大学一名文科专业研一学生韩丽(化名)深刻体会到了考研竞争的激烈。
她所在的专业每年只招生14人,保送生还占去了4个名额。近三年来,报考该专业的学生人数从100人左右飙升到400人以上,报录比接近40:1。
“我身边有一半以上的同学都认为,在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本科学历在求职市场中不占优势,考研提升学历便成为了首选。”韩丽说,她是在北京一所“双一流”高校读的本科。
“另外,也有不少本科毕业生在面对就业还是深造的选择时处于迷茫状态,对未来的职业规划并不清晰,因此选择考研以延迟且更好地就业。”韩丽说。
考研还是一个提高毕业院校层次和重新选择专业的机会。
“不少‘双非’院校的考生认为,进入名校读研能够获得更优越的学习环境,来到更发达的城市,提高自身竞争力。”韩丽说,她在本科读了社会学专业,并辅修了金融专业,考研选择了另一门文科专业。
正因如此,近年来,跨专业、跨城市、跨学校层级考研的考生越来越多。
教育部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硕士生招生52.13万人,2021年硕士生招收105.07万人。另一方面,我国考研报名人数2012年为166万人,2021年已增至377万人,2022年又陡增整整80万人。
数据显示,10年间硕士研究生的报考人数翻了3倍之多,招生录取人数仅增长了2倍,持续升高的报录比,昭示着考研上岸越来越难。
韩丽发现,研究生同学中“二战”考生比例极高。她自己所在的专业里,“二战”录取考生比例达到50%。事实上,由于该专业近三年的录取分数提高了15分以上,“二战”依然失利的考生也不在少数。
学校招生“吃不饱”
考研热的对面,招生高校的情况又如何呢?多名人士表示,近年来考研报名形势火热,可以进一步扩招来满足学生需求。
广州市一所“双非”高校的法学教授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他目前每一届带4名研究生,“如果认真带的话,学生人数不能太多,不过有的导师已经带了六七名学生。”
由于是热点城市的热门专业,该教授说,虽然该校是“双非”高校,但近两年来生源情况较好,第一志愿可以完成80%左右的招生计划。
不过,一所位于广东省某三线城市的地方高校情况不容乐观。2021年研招中,该校有4个专业通过第一志愿录满,2022年研招中数量降至2个。
这反映出,研究生报考主要目标是经济发达城市、名校的特征非常明显。
河北省一所位于省会的医学类院校招生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该校不同专业的招录情况差异较大,有的专业很抢手,有的专业基本平衡,有一小部分专业还是要靠调剂。
“总体而言,学校今年新增的招生计划少于实际申报审批的计划数,也就是说,处于‘吃不饱’的状态。博士招生计划更是紧张,报考多而招生少。”该负责人说。
这所高校扩招空间较大的主要原因在于,2016年该校只有一所附属医院,2019年增加了一所,今年又增加了一所,从而大大增强了人才培养能力。
近年来的研究生扩招,增量重点投放到了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民生领域。比如2020年,有关部门明确指出了临床医学、公共卫生、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专业。
而在几年前,这类地方医学类院校还在求“生”若渴。
数据显示,2015-2018年,山西中医药大学12个二级学科中,7个学科的调剂录取比例超过50%,最高的高达80%。
2015-2018年,山西中医药大学招收的研究生中,山西省内生源占55%左右。从学校来看,本校生源占45%,其他14所高校占54%,这些高校大多为邻近省份的中医药大学,还包括两所独立学院。
有专家指出,一所大学招收的研究生如果过分集中于本校,或生源面过窄,容易导致创新能力不足,学术争鸣不够,合作精神不强等弊端。
整体数据也能够支持研究生进一步扩招。今年2月,西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张炜和校长汪劲松撰文指出,根据预测,我国授予硕士学位的数量将在2023年超过美国,但由于我国人口为美国的4倍以上,每十万人口的研究生教育规模与美国依然存在较大差距。
考研分数线水涨船高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发现,认为研究生不应再扩招的观点同样强烈。
“这两年学校招生非常饱和,有些相对弱势的学科即使第一志愿不能招满,第二志愿调剂几乎肯定会招满,而且分数线越来越高。”南京市一所211高校的副教授说。
“近年来,研究生报考人数和招生规模不断增长,一方面导致本科学历变相贬值,另一方面师资也面临超负荷的压力,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他说。
张炜和汪劲松的文章指出,社会上对于研究生教育规模的观点存在分歧甚至对立。
有的人会依据一所学校的研究生规模来看待大学的声誉,“卡内基高等教育机构分类”中,每年授予博士学位数量达不到20个,就不能列为博士/研究型大学。有的人则会担心规模对于质量的影响,学生人数“越多(质量)越差”的观点在美国也很有影响。
“这两年的考研热,带来一个负面效果,就是考研的高考化。考研分数线水涨船高,学生俨然在进行第二场高考,竞争过于残酷。”贵州省一名地方高校工科教授说。
韩丽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她所有的研究生同学的备考时间都在半年以上,80%以上的学生备考时间在8个月以上,还有少部分学生备考时间长达一年多。
“考研培训班也是人人必上,从基础知识理论班,到能力提升班,再到答题班,每个学生都上过至少一种。”她说。
这自然会给本科学习带来影响。“本科都快成为研究生预科了。”上述南京市某211高校副教授说。
2022年考研国家线普遍大幅度上涨,有的专业涨幅超过10分。一时之间,“300万考研人落榜”等话题冲上热搜。有考生感叹,“400分以上都不算高分”。
从整体数据上看,考研已经难过高考。2021年研究生报录比约3.2:1,高考实际录取率则在2020年已突破90%。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副教授罗燕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本科普及了,研究生教育自然而然就变成了社会筛选器。考研就成了精英高等教育时代的‘高考’,依然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陈志文也认为,考研高考化值得警惕。
他曾撰文介绍了一个例子,2020年,在北京某著名高校的研究生复试现场,在老师连续追问下,一位笔试优异的考生说:“老师,您能不能问我选择题,我擅长做选择题。”复试导师无奈地说:“同学,研究生没有选择题,都是探索题。”显然,过长时间的准备、刷题,造成的是本科知识体系的缺失,也影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高等教育应该是素质教育,如果为了考研,学生在四年本科学习中忙于刷题,培养出来的学生质量不见得好。”上述贵州省某地方高校工科教授说。
 
在线咨询 了解费用 老师答疑

相关文章推荐   / Recommended article

老师推荐   / teacher recommended

  • 汤家凤 (3337)

    网友评价:汤家凤老是上课风 趣幽默,一听就懂了,厉害! 给你点赞

新文道考研学习流程  / Learning proc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