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7万考生,3%的报录比,2022年考研“恶战”硝烟四起
文章来源:江西新文道教育
我无意间翻到去年和一个考研的朋友小辰的聊天记录。
小辰是个玩世不恭的人,听他的描述是因为高考失利,想通过考研来洗刷自己的遗憾,顺便提高社交人群的层次,争取30岁做个小老板。
近期得知考研出分的我忍不住好奇去问了他的情况。
我:出分了,你怎么样?
小辰:没考上。
我:那你要二战吗?
小辰:是的,考到考过为止。
我再三考虑还是问了我一直想问的问题:你真的只是为了学习而考研吗?
良久,小辰回复到:我只是不想上班。
我开始思考:考研到底是为了什么?
一、逃避现实=错失机遇!
在校期间加入一个社团,临近毕业大家在聚餐时讨论各自的未来发展方向,结束后我总结出了此次聚会的真正目的:为自己的“考研之路”找个伴。
这其中有真的朝着未知方向鼎力前行的读书人,也有为了逃避就业的迷途羔羊。只有少数对自己未来有明确的职业规划的同学选择了直接就业。
这让我想起一个心理学的词叫“延缓偿付期”,意思是社会给予青年人暂缓履行成人的责任和义务的一个过渡期。
不可否认的是,这种渴望将“延缓偿付期”无限加长的想法已经成为了多数学生考研的重要原因。
有调查问卷显示考研动机归根于这五种:就业压力,政策化驱使,弥补高考遗憾,逃避就业,为了更好地发展。
而近年来考研人数居高不下。随着每年应届毕业生的增多,要想找到一份好工作,提高学历无疑是最好的途径。
2021年考研报考人数为377万,2022报考人数达457万,创历史新高,甚至是5年前考研人数的2倍之多。
考研人数的增多,意味着硕士生的就业率下降。从2009年起,研究生的就业率连续3年不如本科生,这与“学历越高,越容易找工作”的传统观念大相径庭。
某书“研究生找工作”的笔记数量是本科生的4倍,微博话题“考研对就业影响大吗”阅读近5000万,某乎一篇“研究生真的会更好找工作吗”达到56.5万热度,无一不透露着考研人对未来就业的不确定性及担忧。
一名ID为柠檬的网友在微博上发了一条帖子:考上研有什么用?没有可以参加校招的应届生身份,也没有社会三年的工作经验参加社招,找工作真的是最尴尬的事情了!
太原理工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袁群芳认为,很多研究生依恋“铁饭碗”,想考公或者进高校、科研院所、国企等,但现在门槛较高,有的需要博士学位。与此同时,研究生在求职的区域、薪酬、行业等方面,都要比本科生挑剔很多。
随着研究生的不断扩招,其学历“含金量”也有所下降,对于用人单位来说,一个拥有足够实践经验的本科生比读了三年书却“0基础”的研究生更容易接手工作。
尽管考研原因可能有很多,但殊途同归,大家都希望通过考研来再次改变人生命运,为自己谋一个更好的前程,让自己拥有更多更主动的选择权。
毕竟人都是在选择一条路后,永远会在下一个路口继续犯难。
二、除了考研,无路可走?
社会上存在着一条无形的“鄙视链”。
海归硕士看不起985硕士,985看不起双非硕士,双非看不起本科......他们永远只承认处在鄙视链上位的自己。
无风不起浪,“鄙视链”的出现并不是毫无根据,一张薪资图说明了一切。
如图可见,学历越高,薪资水平就越高,这是不争的事实,也是很残酷的现实,而“知识改变命运”也不是空话。
这个时候我想会有人高举创业大旗,拿比尔盖茨从哈佛辍学创业成功的故事来反驳我。
的确,比尔盖茨是个特例,他的人生没有“标准答案”。在中国创业成功的几率只有不到10%,美国为30%。比尔盖茨就是那三十分之一。
有人曾建议比尔盖茨,若继续读书,或许结局会更好。但比尔盖茨回答说:如果我继续读书,确实可以让微软走上更好的道路,但是那个机会就不属于我了。
从创业的初衷来讲,美国创业者的初心更多是“我要做出一个巨牛的产品,让世界更美好。”中国创业者初心更多是“我看到一个巨大的机会,我要借此改变我的人生和社会地位。”
不说国外,我还是以有着“上了好大学就能赚大钱”传统观念的中国为例。下图是我国富豪的毕业院校汇总。
上榜的20位富豪中,百度掌门人李彦宏和京东的刘强东是高学历的代表,除了继承父业的,其他很多都是“学霸”,就连高考了3次的马云,也有自己的特长,那就是英语。
都说学历是块敲门砖,可没有敲门砖的比尔盖茨依旧成功,那是因为辍学后的他从未间断过学习,一直在弥补他当年辍学的损失,更何况人家家里有“矿”。
别灰心,并不是说除了考研,你就无路可走,考研大潮只是归咎于我们从小到大只熟悉一种与世界相处的模式,尽管如此依然会有人继续选择这条路。
据清华大学2020年研究生新生数据,有27%的学生年龄超过31岁,多为在职考研,可归为“大龄考研”行列。
北京大学2020年硕士新生平均年龄数据显示,30岁以上的“大龄考研”行列录取人数占总体新生人数的四分之一。
能造成“大龄考研”的无非是两种可能:物质满足了,想弥补自己空缺的精神世界;还有一种是被社会毒打后选择“回炉重造”。
为何这么多人会在工作不顺利时选择通过继续学习来提升自己,妄想以此摆脱当下的“噩梦”?
原因很简单:我们一直都在尝试用过去的方法解决当下的问题,因为我们不愿去冒险,害怕走弯路。
苹果公司联合创始人史蒂夫·沃兹尼亚克说过:
“那些大企业的创始人,遇到困难,会自己想办法,不会采用教科书式的办法来解决问题,你会去尝试一些新的东西,因为你相信行得通。”
2022年457万的报名人数意味着,又会有200多万考生黯然离场,他们之中不乏有熬了4.5年的“陪跑冠军”,也不乏有初入江湖的小牛犊,他们走进了迷雾里,也终会从迷雾中出来。
当小辰继续和我天马行空地形容他的考研计划和未来要开什么公司时,我还是忍不住打断了他:你考虑过放弃吗,我觉得你是在浪费时间。小辰表示不会放弃,在进入社会前他还有很多事要做。
我笑了笑,可能我永远也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吧.....
小辰是个玩世不恭的人,听他的描述是因为高考失利,想通过考研来洗刷自己的遗憾,顺便提高社交人群的层次,争取30岁做个小老板。
近期得知考研出分的我忍不住好奇去问了他的情况。
我:出分了,你怎么样?
小辰:没考上。
我:那你要二战吗?
小辰:是的,考到考过为止。
我再三考虑还是问了我一直想问的问题:你真的只是为了学习而考研吗?
良久,小辰回复到:我只是不想上班。
我开始思考:考研到底是为了什么?
一、逃避现实=错失机遇!
在校期间加入一个社团,临近毕业大家在聚餐时讨论各自的未来发展方向,结束后我总结出了此次聚会的真正目的:为自己的“考研之路”找个伴。
这其中有真的朝着未知方向鼎力前行的读书人,也有为了逃避就业的迷途羔羊。只有少数对自己未来有明确的职业规划的同学选择了直接就业。
这让我想起一个心理学的词叫“延缓偿付期”,意思是社会给予青年人暂缓履行成人的责任和义务的一个过渡期。
不可否认的是,这种渴望将“延缓偿付期”无限加长的想法已经成为了多数学生考研的重要原因。
有调查问卷显示考研动机归根于这五种:就业压力,政策化驱使,弥补高考遗憾,逃避就业,为了更好地发展。
而近年来考研人数居高不下。随着每年应届毕业生的增多,要想找到一份好工作,提高学历无疑是最好的途径。
2021年考研报考人数为377万,2022报考人数达457万,创历史新高,甚至是5年前考研人数的2倍之多。
考研人数的增多,意味着硕士生的就业率下降。从2009年起,研究生的就业率连续3年不如本科生,这与“学历越高,越容易找工作”的传统观念大相径庭。
某书“研究生找工作”的笔记数量是本科生的4倍,微博话题“考研对就业影响大吗”阅读近5000万,某乎一篇“研究生真的会更好找工作吗”达到56.5万热度,无一不透露着考研人对未来就业的不确定性及担忧。
一名ID为柠檬的网友在微博上发了一条帖子:考上研有什么用?没有可以参加校招的应届生身份,也没有社会三年的工作经验参加社招,找工作真的是最尴尬的事情了!
太原理工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袁群芳认为,很多研究生依恋“铁饭碗”,想考公或者进高校、科研院所、国企等,但现在门槛较高,有的需要博士学位。与此同时,研究生在求职的区域、薪酬、行业等方面,都要比本科生挑剔很多。
随着研究生的不断扩招,其学历“含金量”也有所下降,对于用人单位来说,一个拥有足够实践经验的本科生比读了三年书却“0基础”的研究生更容易接手工作。
尽管考研原因可能有很多,但殊途同归,大家都希望通过考研来再次改变人生命运,为自己谋一个更好的前程,让自己拥有更多更主动的选择权。
毕竟人都是在选择一条路后,永远会在下一个路口继续犯难。
二、除了考研,无路可走?
社会上存在着一条无形的“鄙视链”。
海归硕士看不起985硕士,985看不起双非硕士,双非看不起本科......他们永远只承认处在鄙视链上位的自己。
无风不起浪,“鄙视链”的出现并不是毫无根据,一张薪资图说明了一切。
如图可见,学历越高,薪资水平就越高,这是不争的事实,也是很残酷的现实,而“知识改变命运”也不是空话。
这个时候我想会有人高举创业大旗,拿比尔盖茨从哈佛辍学创业成功的故事来反驳我。
的确,比尔盖茨是个特例,他的人生没有“标准答案”。在中国创业成功的几率只有不到10%,美国为30%。比尔盖茨就是那三十分之一。
有人曾建议比尔盖茨,若继续读书,或许结局会更好。但比尔盖茨回答说:如果我继续读书,确实可以让微软走上更好的道路,但是那个机会就不属于我了。
从创业的初衷来讲,美国创业者的初心更多是“我要做出一个巨牛的产品,让世界更美好。”中国创业者初心更多是“我看到一个巨大的机会,我要借此改变我的人生和社会地位。”
不说国外,我还是以有着“上了好大学就能赚大钱”传统观念的中国为例。下图是我国富豪的毕业院校汇总。
上榜的20位富豪中,百度掌门人李彦宏和京东的刘强东是高学历的代表,除了继承父业的,其他很多都是“学霸”,就连高考了3次的马云,也有自己的特长,那就是英语。
都说学历是块敲门砖,可没有敲门砖的比尔盖茨依旧成功,那是因为辍学后的他从未间断过学习,一直在弥补他当年辍学的损失,更何况人家家里有“矿”。
别灰心,并不是说除了考研,你就无路可走,考研大潮只是归咎于我们从小到大只熟悉一种与世界相处的模式,尽管如此依然会有人继续选择这条路。
据清华大学2020年研究生新生数据,有27%的学生年龄超过31岁,多为在职考研,可归为“大龄考研”行列。
北京大学2020年硕士新生平均年龄数据显示,30岁以上的“大龄考研”行列录取人数占总体新生人数的四分之一。
能造成“大龄考研”的无非是两种可能:物质满足了,想弥补自己空缺的精神世界;还有一种是被社会毒打后选择“回炉重造”。
为何这么多人会在工作不顺利时选择通过继续学习来提升自己,妄想以此摆脱当下的“噩梦”?
原因很简单:我们一直都在尝试用过去的方法解决当下的问题,因为我们不愿去冒险,害怕走弯路。
苹果公司联合创始人史蒂夫·沃兹尼亚克说过:
“那些大企业的创始人,遇到困难,会自己想办法,不会采用教科书式的办法来解决问题,你会去尝试一些新的东西,因为你相信行得通。”
2022年457万的报名人数意味着,又会有200多万考生黯然离场,他们之中不乏有熬了4.5年的“陪跑冠军”,也不乏有初入江湖的小牛犊,他们走进了迷雾里,也终会从迷雾中出来。
当小辰继续和我天马行空地形容他的考研计划和未来要开什么公司时,我还是忍不住打断了他:你考虑过放弃吗,我觉得你是在浪费时间。小辰表示不会放弃,在进入社会前他还有很多事要做。
我笑了笑,可能我永远也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吧.....